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控制率有显著改善,然而颈淋巴结核由于其包块被纤维组织包绕,抗结核药物难以穿透包膜进入包块,从而导致包块内抗结核药物浓度较低,所以容易发生疗效欠佳以及耐药情况。故而现在很多学者开始尝试联合中医来治疗淋巴结核。
淋巴结核中医学称为“瘰疠”,多发生于颈部,因结核累累如贯珠状故名“瘰疠”。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部而成。以往关于淋巴结核中医怎么治疗,我们较多介绍的均是服用中药方剂的治疗方式,而今天我们则重点来看一下中医外治法在淋巴结核疾病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中医治疗淋巴结核比较重视外治。目前常见的中医外治有五法:
第一种是敷贴消散法,将消肿散结的药物敷涂患处,通过皮肤的吸收渗透直接解散痰凝、消逐瘀滞,改善局部的临床症状。
第二种是拔核拔管法,用药物直接敷在病灶上或插入瘘管中,以拔除疬核、瘘管。
第三种是提脓祛腐法,采用提脓祛腐的药物,使疮内脓液腐肉随之排出,,以利于去腐生新。
第四种是止血平胬法,将收敛凝血的药物,掺于出血创口,促使血液凝固而凝血止血,并使用平复胬肉的药物,使创口增生的胬肉因之收缩。
第五种是生肌收口法,用促进生肌的药物掺于创面,使创口迅速愈合的方法。
具体在临床用药方面,小编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到有专家研究发现猫爪草外敷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核,,既能发挥西药杀灭结核菌的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猫爪草软坚化瘀、散结消肿、去腐生肌、抗结核杆菌的优势。局部外敷促进血液循环,使得包块软化、液化,在硬结变软的同时,使抗结核药物的渗透作用增强,病变部位药物的浓度相应增加,加速了病变部位修复过程。
此外还有专家研究发现中药白芨具有祛腐、生肌、收敛、止血作用,白芨粉换药后,可见窦道脓液显著增多,坏死组织的液化、脱落、排除显著加快,随着坏死组织的排除,脓液逐渐减少,白芨粉的祛腐作用减弱,转而发挥生肌,敛疮作用,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加快窦道和溃疡的愈合。
从多方面的资料记录可以证实淋巴结核中医治疗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