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难治性结核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27日—30日在山西运城召开,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的结核病院、所的100余名专家、院所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王金新主任,宋品明秘书长,韩国强主任,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洪峰所长;王苏民副所长,北京胸科医院乔兵主任;解放军309医院,全军结核病防治所张广宇所长;301医院张西峰教授,西京医院马真胜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运城地区卫生局李起炎局长、防痨协会及有关兄弟单位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运城安国医院卓新云女士代表董事长焦安国致辞,她简洁的回顾了安国医院的发展历程代表运城安国医院的全体员工,代表董事长焦安国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多年来对该院院的支持和厚爱, 感谢这么多同道在百忙中参会,并欢迎各位对该院的工作给予指导,并渴望大家今后常来常往、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为抗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运城地区卫生局李起炎局长做了声情并茂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运城安国医院近年来为运城抗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大会的祝愿,并邀请大家在闲暇时间深入考察一下运城的根祖文化,最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王金新主任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开幕式后会议开始进行学术交流,首先由滑东方同志从中医辩证的角度论述了抗结核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问题,他认为问题的提出还得从一九九三年一个敏感的话题说起,1993年3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结核病科研协作组大会上,运城安国医院的代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中药回生灵治疗结核病。引起很大反响,加之各方面原因,影响迅速波及全国,为了对其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从93——2001年,运城安国医院连续召开了九次全国性的回生灵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全国400余家结核病院所参与研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诸多第一,正如宋守忠教授曾讲过的:首先全国关于中药抗结核的科研项目,能象回生灵抗结核科研项目协作单位达400余家参加研究在全国是第一家;一个抗痨中药品种在全国使用达到如此广泛程度,在全国是第一家,一种药品一个单位从九三年开始持续不断的进行研究,并且坚持每年召开学术会议在全国也是第一家。目前使用回生灵治疗的结核病人数在全国各种疗法和药物中也是最多的,能够通过全国结核病科研协作组列题进行研究,并且圆满结束并能继续深入进行研究的也是第一家。另外“回生灵缓解肺结核症状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案”也于97年在全国结核病、胸部疾病科研协作组开题并于1998年完成,1999年4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结核病胸部疾病科研协作组学术会上向大会作了报告,通过深入研究,大家认为:中医药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可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拮抗化疗毒副作用,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从而达到疾病痊愈的目的。对结核病的治疗,可起到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作用。锦上添花是指其配合化疗药物,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雪中送炭是指对一些无法可治无药可医的难治性结核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后来,大家又提出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观点,我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提倡中西结合,无疑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也适合于防痨工作,二者有机的结合无疑会促进防痨事业的发展。此时中医药辅助治疗结核病已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中成药配合治疗结核病已成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被广大医患接受,出现了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百花争艳的新局面;全国目前可用于结核病方面的各种中成药(天然植物药)已达30余种。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乱用中成药或者说中药使用不当的问题,为此滑东方同志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首先分析了当前抗结核药物研究的现状,认为依照目前的研究手段,还未能找出一种在体外对结核菌有强力抑菌作用,在体内具有显著疗效并能替代现有西药的中药。也未在化学合成物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痨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中药配合西药化疗,不仅能促进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及具有缩短疗程的特点,而且可缓解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迅速改善肺结核症状,进而提高疗效。其对结核病人的作用途径和理论依据同化疗药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我们应改变,对中药的整体性作用重视不足,新方法应用不多,以研究西药的方法和思路去研究中药的现状。也就是说:要用中医的理论指导抗痨中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他就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按照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用于调整人体各种功能的物质即为中药。其中包括天然形成的动植物及化学合成物质;而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指导,所使用的用于调整人体各种功能的物质均为现代药或称西药。其中也包括天然形成的动植物及化学合成物质;
其次谈到了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对疗效的影响,通过实验证实如将膏药剂型改变为贴膏剂型药物虽然处方组成无变化,但临床疗效却大幅度降低。此外对该药进行重金属砷盐检查的研究还发现,按要求对润肺化核膏中的砷和重金属(以铅计)含量进行考查,结果在测定铅含量过程中发现化核膏灰化物不溶或大多不溶于盐酸和冰醋酸,三批铅的含量均大大低于理论数值,分析其原因可能系四氧化三铅与膏药油化合后生成了新的化学成份,该成份不溶于酸,一般来说,也不易被人体皮肤吸收。故也可从另一方面说明黑膏药外用未见铅中毒病例的原因。而新的化学成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这一研究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传统黑膏药剂型的科学性和安全有效性。
在论述工艺流程对中药有效成分及疗效的影响中他认为,目前人们提倡中医现代化,除诞生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外,口服制剂则要求服用量越小越少越好,进而出现制剂过程中通过增加工序进而增加单位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岂不知在此过程中却使一大部分有效成份被当作垃圾抛弃,反而影响了临床疗效。该在近期的一个试验中就发现,每增加一道浓缩工序,相关成分可损失25%左右。即单纯一个水煎浓缩成膏后,相关成分总含量系生药原总含量的75%左右,而如再增加一个醇沉工序其成品相关成分总含量则为生药原总含量的56%左右.除资源浪费外,还有一部分目前还不清楚的药效被抛弃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个个案,要做出这样的结论还需做大量的研究,但至少可以说明,这种可能性不能轻易排除。故而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出发,剂型并不是越现代越好,越小越好。服用量也不是越少越好。
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现有的30余种抗结核中成药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综合分析不外以下两个方面。既以以专病专药清热解毒(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杀灭痨虫为理论基础研制的中成药,其中包括胆黄素片,石吊兰素(岩豆素),结核灵片(狼毒),优福宁(狼毒),猫爪草胶囊,疗肺宁,抗结核片(矮地茶),复方柳菊片,复方金荞麦片(复方金荞片、鱼百片)。其中还应包括主要用于淋巴结核的软坚散结类内服药内消瘰疬丸、小金丸、夏枯草膏和外用的全蝎膏、猫爪草膏、化核膏。
另外则是以辩证论治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的中成药:其中包括以滋阴功能为主的中成药百地滋阴丸、百合固金丸、麦味地黄丸、痨嗽丸、健脾润肺丸,其中还应包括用于对症治疗的抗痨丸、抗痨胶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对病治疗的百部注射液(润肺止咳杀虫)。
还有以温阳益气功能为主的中成药:参芪益肺丸、芪贝胶囊、杨氏欣痨宁胶囊、补肺丸、金水宝胶囊。其中还应包括用于对症治疗的:骨痨敌注射液(肾气不足,气虚血瘀骨结核)
最后就是外用药润肺化核膏(养血育阴,解毒化瘀可用于各型结核患者);阳活解凝膏(温阳化湿,祛风散寒,阴虚阳实之证不宜贴用。一般结核患者慎用)。
他认为西医要用好这些药品可参考医圣张仲景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柴胡证辩证中的一句名言叫:“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所谓一症,当指主证之一部分而言,他的核心观点就是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主要矛盾,只要发现疾病的主要症状,就可确定诊断,对证用药。诸如在结核病患者用药时,只要发现患者具备午后低热.盗汗咳嗽症状就可认定该患者具阴虚证,就可使用百地滋阴丸;只要发现患者具备食欲不振,乏力,痰多就可认定该患者具阳虚气虚脾虚证,就可使用参芪益肺丸;说简单点就是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没必要再去深究其它。中医除辨证论治外,还有一个专病专药,诸如小金丸、夏枯草膏、结核灵片、优福宁、猫爪草胶囊由夏枯草、狼毒或猫爪草等组成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中医主要用于淋巴结核。即确诊淋巴结核就可使用以上药品,但其它部位结核均使用该类药物就不一定适宜了。再如,抗痨胶囊可散瘀止血,祛痰止咳,临床用于用于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如果我们将其作为常规药使用就不太妥当了。
由于回生灵疗法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他又具体分析了该疗法,他认为回生灵的核心是中医理论上的创新,结核病,中医称“痨病”,“阴虚者十有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故人们治疗结核病多注重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而一些病程日久的结核病人,特别是难治性结核病人多系阴虚及阳之阴阳两虚之证,故而治疗不但要注重滋阴,还要注重温阳益气健脾的治法,而此疗法则在辩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注重了这一治法,不但在脾虚的情况下配制了针对肺脾两虚的参芪益肺丸,就是在以滋补肺肾为主百地滋阴丸中也使用了少量的温阳益气药物,以使滋而不腻,阳生阴长。诸药配合辩证施治故而能对结核病收到较好疗效。
最后他希望大家能从科学的角度,临床的角度,疗效的角度,患者的角度综合评价各种疗法,合理使用各种药物,为控制结核病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学术报告结束后他又代表会议组委会提出了以中西结合综合防治多种手段遏制结核为指导原则的中西结合难治性结核病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完善难治性结核病治疗。
该方案认为难治性结核病定义应为:指现有的诊疗手段和治疗药物对其已失去治疗作用的结核病患者。其中包括耐药、耐多药结核病;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现有的有效抗结核药不能再作为治疗药物的结核病患者;以及现有的抗结核药物对身体某一脏器或多脏器产生严重毒副反应不能继续使用该类药物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总之一句话,就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现有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对其失去治疗作用或不能使用其进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难治性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区别在于难治性结核病应包括耐多药结核病,而耐多药结核病却不好包括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及严重毒副反应而不能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病例,为了不使这部分病例成为治疗的盲点,故我们将该方案命名为中西结合难治性结核病治疗方案。由于耐药、过敏、毒副系三种不同的原因,但其各自造成的结果均为相应的药物不能用于该患者,故而其诊疗方案应大同小异。
难治性结核病的治疗:坦率的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和方法可以保证治愈所有的难治性结核病患者,但如果我们采取综合疗法,确可使很大一部分患者获益。故我们应在难治性结核病“化学疗法的基础上加免疫、中药或采用人工气腹、手术及介入等辅助疗法。”从而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治愈率。根据该原则提出了中西结合难治性结核病治疗方案。其中不但包括了难治性结核病化疗方案;结核病中医药治疗方案;还包括难治性结核病的免疫治疗,难治性结核病的外科治疗,难治性结核病的介入治疗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中大家以难治性结核病治疗为中心分别从不同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除难治性结核病化疗方案外,重点交流了结核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外科治疗;骨结核的中西结合治疗;结核病的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为今后的结防工作作出一点贡献。薛复洲教授所做的难治结核病的外科治疗;高海军主任所做的中西结合三位一体全程督导骨结核的治疗;焦最婵主任所做的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结核病例中药治验及中医药在难治性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洪峰所长做的北京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展;马真胜主任做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闫润冬主任作的综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张广宇肺部介入学技术在胸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应用进展;赵鹏涛主任所做化疗方案加中药治疗单纯化疗久治不效肺结核疗效观察;王苏民主任所作耐药结核病的细菌学诊断;张西峰教授所作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难治性结核病治疗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方向,其中的许多观点新颖独特,耐人寻问,值得大家共同关注。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提出了几个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几个话题:首先是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及严重毒副反应而不能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病例,为了不使这部分病例成为治疗的盲点,应重新认识难治性结核病命题的必要性;其次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方面应关注抗痨中成药的应用与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现代化应以临床疗效为基础要用中医的理论指导抗痨中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也就是以中医理论指导抗结核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也应成为难治性结核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需要明确的是结核性胸膜炎后期胸膜肥厚粘连不但可压迫肺部造成病人呼吸功能降低并可产生胸廓畸形。外科术中可见,脏层胸膜可增厚至0.3—1cm,壁层胸膜可增厚至2.5cm,形成纤维板。壁层胸膜增厚是产生胸廓畸形的主要原因,脏层胸膜增厚是压缩肺组织的主要根源。所以只有切除壁层胸膜纤维板才能防止畸形的发生,只有剥脱脏层胸膜纤维板才能使肺组织复张。增厚的胸膜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使其消失的,只有手术才能防止畸形,使肺组织复张。通过手术,不仅可切除患者肥厚的胸膜(纤维板),还可促进肺部呼吸功能的迅速恢复,故结核性胸膜炎后期胸膜肥厚粘连病人应积极予以手术治疗。过去对胸膜增厚及胸膜包裹就是急性结核性胸膜炎最终结局的观点是值得磋商的;此外结合外科术中所见,提出的胸水的产生及吸收都主要在壁层胸膜上进行的观点同样值得临床医师关注,这是因为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可发现如下现象:有95-98%的病人出现壁层、脏层胸膜同时增厚,但往往是壁层胸膜比脏层增厚更为明显,这主要和胸膜的解剖结构及发生胸膜炎以后胸膜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关,壁层胸膜上的血液供应比脏层要丰富的多,胸水的产生及吸收都主要在壁层胸膜上进行。最后就是骨结核的治疗问题,本次会议提出三位一体、全程督导治疗骨结核的意见,三位一体是指中医药辨证施治、个体化的西药化疗方案、谨慎的外科手术三种治疗手段并重的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全程督导是指建立首诊负责制,院内全程干预,院外利用电话、信诊、网络、来院复诊、聘用院外兼职督导员的方法保障全程抗痨及康复计划实施。三位一体、全程督导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骨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减少骨关节结核复发和耐药的出现,值得推广。此外王苏民主任提出“临床医生应正确理解药敏试验报告”相当一部分药敏试验结果会与临床治疗结果不一致,医生应多与实验室人员沟通,确切了解药敏试验报告的真正含义才能避免轻易放弃和改变化疗方案现象的发生;而张西峰教授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理论和实践无疑将为脊柱结核的治疗增添一个新的途径。而洪峰所长就北京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展所做的报告则使我们对结核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措施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对于全国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以上观点的提出无疑将对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病的内容予以完善造福广大结核病患者。
本次会议还就中西医在结防工作中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医重在扶正,改善患者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造成一个不利于结核菌生长的环境,改善临床症状快,西医重在驱邪,杀灭结核菌,在急性期身体状况好的情况下痰菌阴转快;中医药辨证施治,需对症用药,稍显麻烦,化疗方案,万人同方,规范使用,便于掌握;中医药毒副过敏反应少,还可拮抗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病人依从性强,化疗药物毒副过敏反应多,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二者有机结合,必将加快结核病控制步伐。
本次会议可以说是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提出的中西结合,综合防治,多种手段,遏制结核的综合防治难治性结核病理念值得思考。本次会议得到了运城安国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体代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对会议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对全体会务人员给予大会的热忱服务和周密安排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