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多数由呼吸道中的原发病灶,经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包括骨与关节,呈潜伏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结核分枝杆菌进入活跃状态,则发病。
那么如何确诊是骨结核呢,专家指出骨结核确诊一方面需符合细菌病原学诊断标准。另外一方面就是病理学诊断标准。其他任何检查措施都不能达到确诊的要求。比如CT、MRI等只能提供影像学诊断,临床医生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除外细菌与病理)、影像学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
那么确诊骨结核能治好吗?这关键是要看患者是选择什么治疗方法了,而且治疗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规律、足量的治疗。
标准化疗
常规的西药化疗是结核类疾病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治疗过程被分为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涉及的抗结核敏感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等。由于结核病治疗周期较长,所以在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故而医生一般会叮嘱患者在化疗过程需遵循五大治疗原则,即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骨结核形式多样,有内服和外敷,其中内服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治疗,根据病程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不同证型给药。外敷的话一般是对早期病灶处脓肿,窦道者,采用中药丹剂外用,以祛腐、提脓、生肌、收口。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外敷可使细菌蛋白凝同,达到杀菌、抑菌作用。
手术疗法
主要适合骨与关节结核中后期、寒性脓肿形成或伴有窦道死骨形成、全身截瘫者。其手术目的是消除脓肿、干酪组织、死骨,切除久治不愈的窦道。不过手术前后仍然需要进行全身抗痨治疗。
综上述只要选择方法正确,骨结核是可以治好的,治愈率是非常大的。